吉林中科:干細胞技術,慢性頑固疼痛治療的新選擇
/ 急性疼痛是癥狀 慢性疼痛是疾病 /
隨著生活與工作形態的改變,長期慢性疼痛(如關節炎、肩頸疼痛、背痛等)患者與日俱增。百年來并無有效治療方法徹底去除疼痛。據統計,全世界發達國家總人口中30%受慢性疼痛困擾,最典型的就是神經病理性疼痛,占各類慢性疼痛的30%以上,包括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晚期癌痛、幻肢痛等。
傳統治療方法卻乏善可陳,無法有效改善疼痛,人們一直期待有效的療法能夠盡快到來。
干細胞療法是一種新的治療常見慢性疼痛疾病的方法。其中,間充質干細胞 (MSCs) 既可以替代丟失和損傷的細胞,同時可作為各種營養因子的運載工具。
I 干細胞緩解缺血性股骨頭壞死引發的慢性疼痛
國內,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醫院骨科2012-2014年開展的,自體骨髓干細胞(BMSCs)移植聯合髓芯減壓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試驗中,收治患者20人。治療前后髖關節Harris疼痛評分比較(下圖)
按Harris疼痛評分,滿分44分。與治療前疼痛均數積分比較,治療后治療組增加18.46分。對照組增加16.80分;結果隨訪6-30個月,兩組病例治療后髖關節疼痛均獲得明顯減輕。
X射線骨形態變化改善及MRI股骨頭壞死區體積變小可認聯合治療有效
整個治療過程中,未出現下肢深靜脈栓塞及血管、神經損傷等并發癥,也無盆腔內臟器損傷,也無感染及其他不良反應,證實該治療方式是安全。
II 異體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中樞性疼痛
深圳市第六人民醫院疼痛科在2006年5月收治一個55歲男性患者,該患者2004年在健身房做運動時出現下肢癱瘓,CT診斷為左側基底結出血,當時予以脫水、營養神經、對癥支持及康復理療等治療半個月后出院。3個月后無誘因開始出現持續右上、下肢及右軀干以麻木為主的,持續針刺樣或燒灼樣疼痛,也有時為酸脹痛。患者先后到過多家醫院診治,主要以中藥、針灸及營養神經及對癥支持治療為主,無明顯療效,有過兩次自殺念頭。發病后的患者情緒焦躁易怒,睡眠差,體重明顯下降,尿便無常。
在為患者首次靜脈移植臍血間充質干細胞一周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疼痛殘疾評分基本不變。第2次移植治療1周后,患者疼痛已稍微減輕,右側肢皮膚麻痛感已有好轉,疼痛殘疾評分降至53分。3個月后,患者沒有服用任何藥物,右側肢體偶感麻木,疼痛卻明顯緩解,能耐受,精神狀態明顯改善,患者重返工作崗位,已恢復正常生活。此次治療研究顯示出,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中樞性疼痛具有一定潛力。
III 干細胞治療患脊髓損傷后神經病理性疼痛
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常規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普瑞巴林) 、手術治療和康復治療,但治療效果均不佳,且存在很多不良反應,部分患者因無法耐受而產生抑郁,嚴重者甚至會產生自殺傾向。
發表在《SAGE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動物實驗中,大鼠在脊髓損傷后第2周移植600萬個人臍血間充質干細胞或者人羊膜上皮干細胞,移植羊膜上皮干細胞可以顯著緩解脊髓損傷后的痛覺超敏,移植人臍血間充質干細胞有緩解痛覺超敏的可能。此結果表明,干細胞移植對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潛在有益作用。
另一項利用人間充質干細胞減輕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研究中,也證實了干細胞(骨髓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可減輕脊髓損傷后的痛覺異常和痛覺過敏。兩種類型的細胞的療效相似,同樣減輕了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癥狀,并導致脊髓損傷后的運動恢復。
兩種細胞在脊髓中存活并防止由于損傷導致的脊髓空洞形成。
電生理評估證實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存活率顯著高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以上研究均顯示出干細胞技術,是治療頑固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極有前景的手段,干細胞技術的發展,將引導疼痛治療方法和觀念的變革,為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疼痛打開一扇希望之門
參考資料:
[1]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or Amniotic Epithelial Stem Cells Alleviates Mechanical Allodynia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
[2]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and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alleviating neuropathic pain in a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
上一篇:吉林中科:干細胞療法對宮頸癌的預防與治療
下一篇:吉林中科:人體的這個部位愛“生銹”,干細胞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