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丨治愈心力衰竭的“強心針”
干細胞已被證實可修復損傷心肌、改善心功能,且來源與獲取都比較方便,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各種心臟病發展到終末期的臨床綜合癥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頭號殺手”。據缺血性心力衰竭干細胞治療國際高峰論壇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心力衰竭患者數量約為1.17億人,其中中國心衰患者數量為2997.1萬,占全世界心衰患者總數的25.6%。
簡單來說,心臟是人體的馬達,對正常人而言,通過心臟馬達的作用,收集全身含有二氧化碳等排泄物的血液進入右心,然后運送至肺部進行氣體交換,使得含有氧氣的血液進入左心,再泵入全身,為全身供氧;而對于心衰患者,馬達因各種原因出問題后,就不能將足夠的血液運送至全身,進而導致一系列問題。
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幾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終都會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炎癥、長期吸煙酗酒、熬夜、壓力大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均可造成心肌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最后導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
呼吸困難:表現為勞累后出現呼吸困難,在入睡后突然因憋氣而驚醒,或只能坐起來后才能緩解等;
咳嗽、咳痰、咯血;
消化不良、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
下肢水腫、不適;
頸靜脈怒張;
肝臟腫大;
疲倦、乏力、夜尿增多等。
心力衰竭的特點
心力衰竭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研究發現,在45~94歲,每增加10歲,心衰發病率增加1倍。大量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群及日趨嚴重的社會老齡化問題,使我國具有非常龐大的心力衰竭危險人群,帶來嚴重的社會與醫療負擔。心衰病患往往反復入院治療,5年內的死亡率高達 60%,與惡性腫瘤水平相當,呈現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經濟負擔的特點。
心力衰竭常規治療的局限性
心衰病情兇險,死亡率高,近 3/4 的心衰患者伴有至少一種合并癥,且每位心衰患者平均伴有 5 種以上合并癥,心衰與合并癥之間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常見的合并癥主要包括高血壓、慢性肺病、糖尿病、腎病、貧血、心律失常等,管理干預難度大。
目前心衰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藥物、介入手術等,能一定程度上減緩疾病進展,但心衰患者多心肌細胞缺血壞死,纖維化瘢痕已經形成,治療預后大多不良;而心臟移植因供體來源稀少、自體免疫排斥等因素的限制,臨床常規應用受限。
我們需要更加有效的方法,干細胞療法成為心力衰竭臨床醫療的新趨勢。
干細胞培育出人工心臟
干細胞療法為心力衰竭患者帶來新希望
2009年初,邁克·瓊斯(Mike Jones)在美國路易斯維爾市的一家便利店里買了一份報紙,讀到一則新聞:當地一名醫生通過收集病人的干細胞,然后讓其增殖來治療心臟病。這樣一種前所未有的治療方法,借助了這些未成熟細胞的再生能力。
瓊斯當時65歲,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他的心臟一直不能有效泵血。他聯系了新聞報道中的這位醫生,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羅伯托·波利(Roberto Bolli)。2009年7月,瓊斯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接受干細胞移植療法的心力衰竭病人。
治療前,瓊斯幾乎不能爬樓梯,而如今他可以自如地劈柴,在自己9英畝(約36421平方米)的庭院中清理掉落的樹枝。他的“心臟射血分數”(ejection fraction,衡量心臟泵血功能的一個指標)已經從治療前的20%,提升到接受治療兩年之后的40%——這真是不可思議的改善。
從那時起,已經有數百名心臟病患者接受了類似的治療,醫生從病人自己的心臟、骨髓或非親屬捐獻者身上提取干細胞,再回輸到病人體內,這些病人的情況都有所改善。
研究者認為,這些干細胞能夠構建出新的組織,并刺激其他細胞分裂。盡毋庸置疑,干細胞療法是完全可行的。
干細胞治療心衰的作用機制
1、分化為心肌細胞
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在體外能分化為心肌細胞、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但目前研究發現干細胞分化為心肌細胞與改善的心功能不完全符合,其他的機制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分化成新生血管
研究發現干細胞可以分化成新生血管,這有助于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3、旁分泌機制
移植的干細胞可通過釋放細胞因子、化學趨化因子、生長因子或微粒進入周圍組織而誘導心肌修復。這些物質能促進再生過程,包括內源性干細胞的激活、新血管形成、抑制凋亡,抑制肥大增生等,這些作用提高了心室功能,改善灌注,促進心肌修復。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高發,心力衰竭患病率高,預后不佳,是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目前的治療手段無法根本上解決心肌損傷問題。干細胞已被證實可修復損傷心肌、改善心功能,且來源與獲取都比較方便,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上一篇:2021元旦問候,提前送給最在乎的人,快打開,新年一定開門紅!
下一篇:科普丨患者體內的這種不定時炸彈有希望了,干細胞治療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