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干細胞治療強制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癥為主要癥狀的疾病。與HLA-B27呈強關聯。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桿菌)與易感者自身組織具有共同抗原,可引發異常免疫應答。是四肢大關節,以及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纖維化和骨化,以及關節強直為病變特點的慢性炎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match屬風濕病范疇,病因尚不明確,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01
臨 床 表 現
1. 初期癥狀對于16~25歲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癥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癥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由于病情較輕,病人大多不能早期發現,致使病情延誤,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2. 關節病變表現AS病人多有關節病變,且絕大多數首先侵犯骶髂關節,以后上行發展至頸椎。少數病人先由頸椎或幾個脊柱段同時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圍關節,早期病變處關節有炎性疼痛,伴有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有僵硬感,晨起明顯。也可表現為夜間疼,經活動或服止痛劑緩解。隨著病情發展,關節疼痛減輕,而各脊柱段及關節活動受限和畸形,晚期整個脊柱和下肢變成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
(1) 骶髂關節炎 :約90%AS病人最先表現為骶髂關節炎。以后上行發展至頸椎,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間歇性或兩側交替出現腰痛和兩側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無陽性體征,伸直抬腿試驗陰性。但直接按壓或伸展骶髂關節可引起疼痛。有些病人無骶髂關節炎癥狀,僅X線檢查發現有異常改變。約3%AS頸椎最早受累,以后下行發展至腰骶部,7%AS幾乎脊柱全段同時受累。
(2) 腰椎病變 :腰椎受累時,多數表現為下背部和腰部活動受限。腰部前屈、背伸、側彎和轉動均可受限。體檢可發現腰椎脊突壓痛,腰椎旁肌肉痙攣;后期可有腰肌萎縮。
(3) 胸椎病變: 胸椎受累時,表現為背痛、前胸和側胸痛,最常見為駝背畸形。如肋椎關節、胸骨柄體關節、胸鎖關節及肋軟骨間關節受累時,則呈束帶狀胸痛,胸廓擴張受限,吸氣咳嗽或打噴嚏時胸痛加重。嚴重者胸廓保持在呼氣狀態,胸廓擴張度較正常人降低50%以上,因此只能靠腹式呼吸輔助。由于胸腹腔容量縮小,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
(4) 頸椎病變:少數病人首先表現為頸椎炎,先有頸椎部疼痛,沿頸部向頭部臂部放射。頸部肌肉開始時痙攣,以后萎縮,病變進展可發展至頸胸椎后凸畸形。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常固定于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或轉動。嚴重者僅能看到自己足尖前方的小塊地面,不能抬頭平視。
(5) 周圍關節病變: 約半數AS病人有短暫的急性周圍關節炎,約25%有永久性周圍關節損害。一般多發生于大關節,下肢多于上肢。肩關節受累時,關節活動受限,疼痛更為明顯,梳頭、抬手等活動均受限。侵犯膝關節時則關節呈代償性彎曲,使行走、坐立等日常生活更為困難。極少侵犯肘、腕和足部關節。此外,恥骨聯合亦可受累,骨盆上緣、坐骨結節、股骨大粗隆及足跟部可有骨炎癥狀,早期表現為局部軟組織腫、痛,晚期有骨性粗大。一般周圍關節炎可發生在脊柱炎之前或以后,局部癥狀與類風濕關節炎不易區別,但遺留畸形者較少。
1. 關節外表現AS的關節外病變,大多出現在脊柱炎后,偶有骨骼肌肉癥狀之前數月或數年發生關節外癥狀。AS可侵犯全身多個系統,并伴發多種疾病。
(1) 心臟病變:以主動脈瓣病變較為常見。臨床有不同程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約1%;約8%發生心臟傳導阻滯,可與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同時存在或單獨發生,嚴重者因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而發生阿—斯綜合征。當病變累及冠狀動脈口時,可發生心絞痛。少數發生主動脈肌瘤、心包炎和心肌炎。
(2) 眼部病變: 長期隨訪,25%AS病人有結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層炎或葡萄膜炎,后者偶可并發自發性眼前房出血。虹膜炎易復發,病情越長發生率愈高,但與脊柱炎的嚴重程度無關,有周圍關節病者常見,少數可先于脊柱炎發生。眼部疾病常為自限性,有時需用皮質激素治療,有的未經恰當治療可致青光眼或失明。
(3) 耳部病變: 在發生慢性中耳炎的AS病人中,其關節外表現明顯多于無慢性中耳炎的AS病人。
(4) 肺部病變: 少數AS病人后期可并發上肺葉斑點狀不規則的纖維化病變,表現為咳痰、氣喘,甚至咯血,并可能伴有反復發作的肺炎或胸膜炎。
(5) 神經系統病變: 由于脊柱強直及骨質疏松,易使頸椎脫位和發生脊柱骨折,從而引起脊髓壓迫癥。如發生椎間盤炎則引起劇烈疼痛。AS后期可侵犯馬尾,發生馬尾綜合征,而導致下肢或臀部神經根性疼痛,骶神經分布區感覺喪失,跟腱反射減弱及膀胱和直腸等運動功能障礙。
(6) 淀粉樣變: 為AS少見的并發癥。
(7) 腎及前列腺病變: 與RA相比,AS極少發生腎功能損害,但有發生IgA腎病的報告。AS并發慢性前列腺炎較對照組增高,其意義不明。
02
相 關 檢 查
1.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對于臨床懷疑而X線不能確診者,可以行CT檢查,它能清晰顯示骶髂關節間隙,對于測定關節間隙有無增寬、狹窄、強直或部分強直有獨到之處。
2. 磁共振(MRI)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研究者認為,MRI和SPECT閃爍造影骶髂關節拍片,非常有助于極早期診斷和治療,從這個角度看明顯優于普通X線,但費用昂貴,不提倡作為常規檢查。
3.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升高,淋巴細胞比例稍增加,少數病人有輕度貧血(正細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但與疾病活動的相關性不大,而C反應蛋白則較有意義。血清白蛋白減少,α1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可增加,血清補體C3和C4常增加。約50%病人堿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常升高。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雖然90%~95%以上AS病人HLA-B27陽性,但一般不依靠HLA-B27來診斷AS,HLA-B27不作常規檢查。
4. X線檢查:對AS的診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98%~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是本病診斷的重要依據。骶髂關節炎X線診斷標準分為5期:
0級為正常骶髂關節
Ⅰ期為可疑骶髂關節炎
Ⅱ期為骶髂關節邊緣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襲病變,關節間隙無改變,
Ⅲ期為中度或進展性骶髂關節炎,伴有一項(或以上)變化:近關節區硬化、關節間隙變窄/增寬、骨質破壞或部分強直.
Ⅳ期為關節完全融合或強直伴或不伴硬化。
02
治 療 方 式
傳統治療方法一般采用慢作用抗風濕藥進行治療,手術及理療等,但其療效不顯著,并且復發率高,安全性差,對病情的緩解作用不明顯。近年來相關研究是根據生物療法,研究出細胞靶向療法,即通過使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結合適當康復性訓練,效果明顯。并且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可以用來治療自身免疫疾病,強直性脊柱炎與自身免疫功能關系密切,免疫功能會出現明顯紊亂,且出現各種組織損傷,干細胞移植對患者本身的傷害極小,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理想選擇。通過細胞移植治療能對患者失衡的免疫網絡進行重建,使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得以長期緩解,同時修復被破壞的軟骨及關節組織。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可以用來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經研究專家團隊綜合分析得出,干細胞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有以下具體優勢:
1、能達到病理康復:從根本上解決反復發作問題,干細胞具有的免疫調整作用,抑制強直性脊柱炎的免疫應答,逐漸降低并消除炎癥反應,使關節腫脹、疼痛、跛行癥狀減輕并消除。
2、逆轉硬化骨:干細胞會分泌出細胞活性因子,修復被破壞的軟骨及關節組織,骨關節變形停止,活動功能逐漸恢復,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
3、骨質穩定:在進行第二次干細胞移植后,此時進入骨修復穩定期,骨關節的硬化骨質繼續被吸收而減少,韌帶骨化已停止,病情發展也停止,行走時無疼痛,步伐變得靈便。
4、免疫功能恢復: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全身免疫功能基本失調,經干細胞移植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復,使病人灰暗的面色變得紅潤,精神飽滿,由于疼痛不再,睡眠也充足了。
預防措施:
1. 應避免強力負重,使病變加重。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若要長時間坐著時,至少每小時要起來活動十分鐘。勿用腰背束縛器(會減少活動),使脊椎炎惡化。
2. 睡眠時避免墊枕頭且不睡軟床。睡覺時最好是平躺保持背部直立。
3. 清晨起床背脊僵硬時,可以熱水浴來改善。熱敷對于緩解局部疼痛亦有部分療效。不抽煙,以免造成肺部傷害。
4. 慎防外傷,開車時一定系上安全帶,盡量不要騎機動車。
5. 在寒冷、潮濕季節中,更應防范癥狀復發。
6. 胃腸道及泌尿道的感染常誘發脊椎炎,故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多喝開水,多吃青菜水果,避免憋尿及便秘。
7. 注意其他家族成員有無強直性脊柱炎的癥狀,如下背酸痛,晨間僵硬等。若有,應盡早就醫。
上一篇:科普丨人體新陳代謝和能量轉化都有干細胞的功勞!
下一篇:科普丨肝好人就好,別讓身體“肝著急”